各居 民房之間是狹窄的過道和走廊,并以“山”形或各種不規則的格子形的裝飾 物而成為其特色馬拉斯。古城的許多建筑物都或多或少地保存了下來。但如今它們正 面臨來自附近的一個大水埂的威脅,使該處的地層已經不再穩固,墻體有的破 裂開來,有的凸出變形,還有的甚至會發生轟然坍塌,目前這種威脅日益加重。
植物的威脅主要來自兩個因素,即植物漫無邊際的生長和對其草率的鏟除。善 挖地洞的動物和盜取房屋梁木及建筑石料的人無異于釜底抽薪,使得遺址更加 岌岌可危。因此將一個戰略性的保護計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業已成為當務之 急。津巴布韋的卡米遺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1997年8月1日,這里著手進行了 一項基礎保護工程,而且還就“不加任何管理和限制的旅游對卡米遺址的諸多 危害”,對在此工作的導游進行了培訓和考試,但對遺址及其周邊地區的治理 保護仍亟待加強。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1997年,美國還通過快遞,由世界遺產 觀察委員會向該地贈送了5萬美元。
但 制定保護計劃的建議遲遲不能表決,加上對卡米遺址的管理培訓也無法如期完 成。目前,這座人類文明的珍貴遺產依舊繼續著她前途未卜、每況愈下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