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犬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犬,是工作犬的一種。經過訓練后的導盲犬可幫助盲人去學校導盲犬馴犬師工資、商店、洗衣店、街心花園等。它們習慣于頸圈、導盲牽引帶和其他配件的約束;懂得“來”、“前進”、“停止”等口令;可以帶領盲人安全地走路,當遇到障礙和需要拐彎時,會引導主人停下以免發生危險。
一條訓練有素的導盲犬會引領主人穿梭在繁忙的人流和街道。此外,導盲犬還具有自然平和的心態,會適時站立、拒食、幫助盲人乘車、傳遞物品,對路人的干擾不予理睬,同時也不會對他們進行攻擊。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小雞、小貓等小動物它們也不會去撲咬。在導盲犬的挑選上要求其神經類型為安靜型,這種犬學習雖慢,但學會的能力會終生不忘,并且能夠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導盲犬的歷史
[編輯本段]
耶穌基督時代:在意大利南部的赫庫雷姆〈Herculaneum〉城壁畫,這幅畫描寫著一只狗正牽引著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行走,以及一位婦人正施舍食物給乞丐。
1915年法國和德國幾乎同時出現了導盲犬訓練中心。早期訓練犬的目的主要是幫助那些在戰爭中喪失了視力,回國后生活難于自理的士兵,后來這一訓練幾乎遍及全世界。
1819年:「導盲犬訓練指引」的教科書在維也納盲人重建中心問世。
1847年:瑞士的勃瑞爾先生(Jakob Birrer)根據自己訓練狐貍狗的經驗,也寫下一本「導盲犬訓練」一書(但是狗狗在被訓練時會依表現好壞得到獎賞或殘酷的毆打)
1928年:首先訓練狗用于向導盲人上,美國人尤斯特絲女士(Mrs。
Dorothy Eustis),在瑞士成立了名為『The Seeing Eye』的盲人訓練所。
1929年:設立第一所導盲犬訓練所。在美國田納西州的Nashville設立,后來搬至紐澤西州的Morris Town
1931年:導盲犬訓練傳至英國。
雖曾因戰爭而使訓練中心流離失所,但最后英國的盲人協會總部在溫莎Windsor成立。
1979年6月,英國發行了一枚導盲犬郵票,紀念道樂塞-尤恩迪斯夫人提出“導盲犬計劃”50周年。
現今:歐洲許多國家都各有自己的導盲犬訓練中心,一些在英國受訓的訓練師也移居到澳洲、日本、新西蘭、及愛爾蘭共和國等,設立導盲犬訓練中心。
對于那些沒有屬于自己的導盲犬訓練中心的國家而言,盲人只有到他國接受導盲犬訓練的課程,再把導盲犬帶回自己國家。
導盲犬的訓練
[編輯本段]
導盲犬是工作犬的一種,其實有許多的狗種可以訓練成導盲犬,不過最常見的品種為拉布拉多、黃金獵犬、德國狼犬、貴賓犬〈不是臺灣常見的迷你品啦〉,或是有計劃育種而交配的,如導盲犬Ohara即為黃金拉布拉多。
導盲犬的來源絕大多數為導盲犬學校出生,有優良血統的幼犬,這并非虛榮喔,而是因為他們是工作犬,為人類安全及訓練成本考量,必須很清楚 其祖宗八代不能有攻擊人類的記錄,并且無任何遺傳疾病…等歷史。在中國,一般接受導盲訓練的小狗分屬兩個犬種———金毛獵犬和拉布拉多犬。
據介紹,“這兩種狗體型適中,便于牽引;性格溫馴平和,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不會隨便離開自己的主人”。
幼犬出生后二個月即會到寄養家庭學習”社會生活”:定點大小便、到餐廳及搭乘交通工具時需安靜趴在座位下等,并學習適應各種環境,特別是學會熟悉人的生活環境。
直到一歲至一歲半左右,犬的性格已經穩定,接受、反應能力最佳,就會被接回到訓練中心,由訓練師接手開始導盲犬工作上的訓練。
首先,要培訓小狗自如地完成所有基本技術。訓練遇見障礙物的反應,其實就是讓小狗形成條件反射。比如,為了訓練導盲犬遇見樓梯口的反應,訓練師會帶小狗到樓梯口,用手拍拍樓梯或別的東西,讓小狗停下來并側過身靠著訓練師,就這樣一遍又一遍,讓小狗形成習慣,一見到樓梯就自動停下來,側過身擋住人的身體,直到成功率達到99%。
約6到10個月后即可開始與盲胞進行配對,一起進行訓練。主人要學習如何與導盲犬一起工作,如何命令,如何喂養等等。小狗則要認識新主人的居住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如果雙方配合默契,導盲犬就會被盲人領回家,正式開始“上崗工作”了。
之后指導員則會進行長期的后續追蹤輔導。
狗兒的幸福及盲胞的安全,導盲犬大約工作至10至12歲左右則會退休,原使用者有優先權可把狗留下,但有些因獨居或其它因素無法照顧時,原寄養家庭或是”收養家庭”的申請者即可接手,在國外許多家庭申請收養,因為導盲犬都有非常好的的教養及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