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渾身就像長了一層膜觀賞魚白點病怎么治最快,白花花的
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其小瓜蟲屬原生動物中纖毛蟲的一種。鏡檢成蟲體內具有馬蹄形大核。幼魚僅有圓形、橢圓形或棒形的大核。蟲體柔而可塑觀賞魚白點病怎么治最快,形態多變。此病是觀賞魚中最為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它的發病特點是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
白點病是一種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多發于秋末春初水溫較低的季節鯉科和慈鯛科的熱帶魚較易感染觀賞魚白點病怎么治最快。 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小瓜蟲蟲體-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纖毛,直徑約0。8mm,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
在水溫18-23℃的情況下,小瓜蟲常寄生在魚的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的營養,并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遍 白點病布魚全身。熱帶魚患此病時觀賞魚白點病怎么治最快,表現在魚鰭上先出現白點,魚兒顯得精神呆滯、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動。
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游動蹭癢。嚴重時,導致魚體周身密布白點、停止攝食、肌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約為5~10天。白點的形成不是產卵的它有一個生命周期,當人們看到魚體上的鹽粒,是它吸附在魚的皮膚上吸食的階段,在這其間,它是抗藥的,當它喂飽了,它會從魚體分離,掉下來到缸底。
這種寄生蟲產生保護膜,形成一個胞囊,里面有10個小幼蟲-40倍的放大鏡可以看見?,它們分裂繁殖,一個能變成1000個以上的個體,它們會尋找魚做寄體,來提供它們的食物,整個過程對溫度的依賴很高。因小瓜蟲不耐高溫,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育,當水溫升至28~30℃時,就會自然死亡。
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并不太麻煩。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如果此時在輔以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用藥物治療時,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藥浴處理。對病重的魚,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
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當病魚癥狀消失后,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