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鯽魚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軟骨鯽魚,耐低溫、耐低氧、耐寒、耐堿……生性文靜而膽小,警覺性非常高,害怕強烈的光線,在清澈見底的水域中很難看到它們身影,多棲身于較深的水域里,一般不會輕易上浮,是典型的底棲性魚類。自然水域里的大鯽魚在食性方面與小鯽魚截然不同,就像大人和小孩的飲食差別一樣。由于小鯽魚處在生長期,它們對動物性成份含量高的食物更感興趣;而成熟的大鯽魚則偏愛本地天然植物類和谷物類食物,因為植物類或谷物類食物在水體中的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大鯽魚采食的面更廣。雖然南北方地域、水域不同,且大鯽魚的品種也有所差別,但它們喜歡的食物卻有共同性。
食物分量不太一樣
野生鯽魚與養殖鯽魚有何不同?
由于兩種鯽魚生活環境不同,吃的食物不同,表現在它們的外形和習性上也有許多不同。其中野生鯽魚的特點是軟骨鯽魚:-1? 體色偏黃就同一種鯽魚而言,野生鯽魚由于長期生活在水草之中,身體多呈黃色、金黃色、淺灰色,而養殖鯽魚則白凈得多,呈白色、灰白色。即便是肥水魚,雖然都呈黑色,野生鯽魚也還是黑里透黃。
-2? 特別膽小野生鯽魚可能是天敵太多,膽量比養殖鯽魚明顯要小。垂釣時,若野塘與養殖塘的釣層一樣——都是淺水,養殖塘的鯽魚只要有東西吃,一般不會跑,而野塘的魚,只要人影竿影稍微有動靜,魚立即逃走,起竿時若有一條魚弄得水響,其他魚很快就跑了。-3? 動作力度大同樣大的鯽魚,在野塘和在養殖塘咬鉤的力度有明顯區別。
野魚動作大,養殖魚動作小,特別是夏天,野塘小鯽魚都可把標送得很高。不但咬鉤如此,逃跑也同樣如此。一旦咬鉤后逃離,其躥勁也比養殖魚大得多。由于野生鯽魚膽小勁大,釣取它時既要小心,又要慎重。小心把魚嚇跑,慎重下鉤、起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