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的歷史
起源
龍貓的祖先曾經聚居在南美安第斯山脈海拔500-1200米的巖縫里。盡管氣候寒冷干旱,晝夜溫差極大,但龍貓們仍然過著和平幸福的群居生活。在龍貓的家鄉,食物非常缺乏,龍貓們只能依靠樹皮、草根、仙人掌等過活,這使得龍貓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抵抗力。也正由于這樣苛酷的自然條件下
龍貓,使得龍貓在進化過程中自然地減少了生育的數量和延長了懷孕的周期:龍貓每胎僅1-3只,平均懷孕期更高達111天。但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龍貓的壽命也是嚙齒類動物中最長的,平均壽命12-20年,人工飼養環境下更有長達35年依然健康的記錄。所以龍貓作為寵物能陪伴主人度過一段漫長的歲月。龍貓擁有著世界上最濃密的毛皮,每個毛孔竟然有40-60根絨毛,在種源最優秀的美國,更能達到每個毛孔80根的數量(貓狗每個毛孔僅1-3條毛)在龍貓的家鄉,龍貓的皮毛是權利、吉祥和財富的象征,是土著人酋長的飾物。十六世紀,西班牙殖民者踏上了龍貓的故鄉,他們發現這種小動物的皮毛竟然如此柔軟,性情是如此的溫順,數個世紀的捕獵和狐貍的數量激增使得龍貓幾乎滅絕。到19世紀初龍貓們已經被捕殺到絕種的邊緣,一位來自美國的礦產工程師M.F.Chapman高價懸賞,花了四年的時間才收集到11只(8公3母)龍貓帶回美國繁殖成功,你我今日才有機會飼養這種可愛的小動物,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龍貓都是這11只龍貓的后裔。
目前野生龍貓已經很久未被發現了,很可能已經絕種,它們是華盛頓公約I級保護動物。目前龍貓飼養量最多的是美國,其次是加拿大、阿根廷、德國、荷蘭、丹麥、智利、烏拉圭等國。香港、日本等地由于氣候地理等原因并無成型龍貓養殖場,并不出產龍貓、但有私人培育之出售,質量、數量并不穩定。美國北方諸州有無數農莊多年來繁殖了大量的龍貓,目前所知繁殖最多的農場約有8000頭之多。加拿大自1937年起從美國引進龍貓,目前主要產區在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阿爾伯達、薩斯喀切溫和安大略等省。由于美國是第一個成功地將龍貓人工繁殖的國家,所以美國的繁殖者可算是最有經驗的專家。第一個龍貓繁殖者協會ECBC(Empress Chinchilla Breeders’Cooperative)于1938年成立。該組織純為致力與皮草工業的繁殖者而設,1950年,繁殖特別色龍貓的人越來越多,便有另一個協會誕生,那就是MCBA(Mutation Chinchilla Breeders’Association)MCBA每年都會在全國各省舉辦大大小小的各種比賽,令繁殖者可以互相觀摩交流心得。目前美國和加拿大的養殖者們都非常推崇上述兩協會所制訂的標準和比賽。
野生龍貓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位于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境內海拔500-1200米的巖縫、巖洞及灌木等極地氣候的環境中。又名兔鼠。
野生龍貓那里晝夜溫差很大,這是它們喜歡吃的灌木植物、花、及果實,它們還能躲在這些帶刺的灌木下保護自己。
當地生活著一些被西班牙人稱之為chinchillas的印第安部族,他們喜歡用龍貓的皮毛作床褥,并喜歡吃它們的肉,龍貓的英文名便由此而來:cinchilla)。在我國它有好幾種叫法:生物學家稱之為南美洲栗鼠;養殖場管它叫為毛絲鼠;裘皮行業稱它為青紫藍絨鼠; 而我們這些打心眼兒里喜歡它,視它為天下第一愛寵的人們叫它龍貓,因為它曾在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的電影中當過主角!
龍貓的原產地
龍貓原產于南美安第斯山脈,是史前就已經存在的一種嚙齒類動物。
在西班牙人占領美洲大陸后不久龍貓由于它華貴柔軟的毛皮在國際被視為瑰寶。
在此之前龍貓們在智利,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中的安迪斯山脈干旱陡峭的山嶺間繁衍生息。 龍貓的名字來源于當地印第安族—— Chinchas , 這些印第安人以龍貓做為食物和衣服。 15世紀,印第安人中一個叫Chinchas的種族,捕捉這種極小的動物作為食物并且用它們的毛皮鋪床。他們也穿戴用龍貓毛皮針織出的長袍。 西班牙人以 Chinchas 族的名字命名這種小動物為 Chinchilla 。 后來,Chinchas 被強悍一時的印加帝國征服。
在印加帝國的法律之下, Chinchas 族被禁止再穿著龍貓皮毛做的長袍。 它們立刻變成印加皇室的專屬毛皮并且只允許印加貴族穿戴 。 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們為他們的皇后尋找高貴的供品,印加族人被西班牙人依次征服。
傳說一個特使希望能討好皇后,把一個裝滿珠寶和金制品的大盒子獻給皇后,他就是用一件從印加酋長那搶來的龍貓長袍來包裝這個盒子。然而,他派出的使者將珠寶偷走,只把裝著龍貓皮長袍的盒子獻上,然后逃走了。皇后卻因為如此精美高貴的毛皮而大喜。這個小偷被找到帶回了宮廷并被赦免了拷問和死刑,他反而因為這件稀罕而精致的毛皮被授予了爵位,因為皇后以前從來未曾見過比龍貓更美麗而華貴的皮毛。從此龍貓被文明世界所知曉了,無數西班牙女人都在尋求和她們的皇后所穿著的相同的毛皮。它如此柔軟,輕巧,細致優雅,富有光澤,這使它引起人們的愛慕,人們因見到龍貓而感到幸運。這樣使得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都開始熱衷于尋求龍貓,就象他們同樣熱中于黃金和寶石。世上存在著如此稀罕和可愛的毛皮的消息快速在歐洲傳布。 歷史上淘金者曾邀請酷愛狩獵這樣的野外運動英國人去安迪斯山脈,因為在龍貓的自然棲息地紅狐貍開始泛濫。每逢周末,英國人狩獵狐貍,但是狐貍每天都在獵殺龍貓。由于對皮毛的需求和狐貍的捕殺,龍貓們的數量逐漸減少瀕臨絕跡。 1918年,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的政府立法保護毛皮輸出。可是已經無法挽回龍貓們瀕臨絕種的命運。
1918年,一個美國采礦工程師Mathias F. Chapman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智利知道了龍貓的寶貴價值,一個當地印地安民工帶了一只這種寶貴的動物去采礦營地 。Mathias F. Chapman認識到龍貓的寶貴價值,并為其的悲慘命運所震驚,于是考慮捕捉一些帶回美國繁殖以拯救這一物種。 他的合伙人認為龍貓實際上已經幾乎滅絕,而且過去人工飼養的努力失敗了,所以當他把拯救龍貓的計劃遞交給他的合伙人時,他們認為他一定是瘋了。即使如此,他仍然開始召集一些印地安民工,并許諾他們很多黃金用于購買每一只活的龍貓。 最后,四年后,在生活著23個印第安人部落的安迪斯山脈上,少數這種珍貴的動物被積聚起來。共計有8公3母11只,它們被獲準帶回美國,Chapman為了讓它們能逐漸適應環境、海拔、氣溫和濕度的變化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把它們逐漸從海拔一萬英尺的高原運送到港口。沿途更用冰降低室溫及用原產地食物喂養它們。1923年2月,他終于把龍貓們運到了加洲SAN-PEDRO港,并在當地成功繁殖才使龍貓不至絕種。自1923最初的11只龍貓之后,龍貓產業慢慢發展起來。 到了1950年,人工繁殖的龍貓以數千美元(相當與目前數萬美圓價值)每對的價格被出售。 在這個市場探索期間,有眼光的人們可以看到龍貓產業有著廣闊的未來。這些人發現了龍貓毛皮廣闊的潛在的市場。他們為創造一個龍貓毛皮市場形成了組織。 目前世界上估計約有一百萬只左右的龍貓,飼養量最多的是美國,其次是加拿大、阿根廷、德國、荷蘭、丹麥、智利、烏拉圭等國。
查普曼先生與龍貓
我們當中那些喜歡或者擁有寵物栗鼠的人應該感謝M. F. 查普曼先生,因為他為我們帶來了這些給我們歡樂的溫柔的小動物。幾乎每一只現在活著的栗鼠都是M. F. 查普曼先生最初馴養的栗鼠種群的后代。這個故事就是關于這個栗鼠馴養人的。
栗鼠本來分布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脈中,直到150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征服Chinca Indians之前他們的存在都不為外界所知.后來栗鼠的皮毛被運往歐洲作為給貴族的禮物。從1700年代開始栗鼠的皮毛開始在歐洲流行起來,從1800年代開始,捕獵者開始計劃大規模的捕捉仍存的栗鼠種群。在1899年,來自德國萊比錫的,被稱為“栗鼠之王”的Richard Glick處理了78500張栗鼠皮毛,在之后的1900到1901年間又處理了超過300000張栗鼠皮毛。據估計,在此期間總共有超過1000000只栗鼠被捕殺,并且它們的皮毛被運往歐洲。最后在栗鼠幾乎接近滅絕的時候,一些南美國家的政府通過了某些法律條文,宣布捕捉和殺死栗鼠為違法行為。
在1918年的時候,馬蒂亞斯.F.查普曼是一個就職于位于智利的Anaconda銅礦的礦業工程師。有一天,一個智利當地的印第安人來到查普曼所在的營地準備出售一只被他捕捉到并且放在罐頭盒里的栗鼠。查普曼買下了這只栗鼠,并且對這種小動物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從他和這只栗鼠一起生活的經驗中,他產生了一個得到更多的栗鼠,并且把他們運到美國去的計劃。起初他認為可以把栗鼠馴養成寵物,之后他開始考慮把馴養的栗鼠提供給毛皮市場。1919年的時候,查普曼先生開始了捕捉計劃,他計劃捕捉到盡量多的栗鼠用于建立一個繁殖種群。
在安第斯山脈中生活著數種不同的栗鼠。相對較小的Costina種栗鼠在海拔較低的地方被發現,而體形較大的Lanigera種栗鼠則在高海拔地區被發現。查普曼的家位于智利的Potrerillos,這里海拔高度為10400英尺,這里被認為是是生活在低海拔的體形較小的Costina種栗鼠和體形較大的Lanigera種栗鼠分布的交界處。因為在查普曼德開始他的收集栗鼠的行動開始的時候,絕大多數的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栗鼠都被捕捉光了,所以一般認為查普曼捕捉的栗鼠中的大部分是體形較大的Lanigera種栗鼠。
龍貓的性格:
龍貓性格非常溫順,活潑,喜歡跳來跳去,好動,富有好奇心,對每件新事物都先嗅嗅,再咬咬來研究一番,龍貓屬于高原動物,不易生病;龍貓很干凈,沒有寄生蟲。龍貓自己會用浴沙洗澡,并且可以自己度過周末,不用擔心照料問題;龍貓是單一素食的動物,因此他的糞便呈橢圓形干燥顆粒狀,沒有味道,養在室內沒有問題。龍貓的毛很軟,并且不會像犬貓那樣大量脫毛。如果要飼養龍貓,建議從幼貓2-3月齡斷奶后就開始喂養,這樣龍貓最容易與主人達到默契和親近。但哪怕是中途開始飼養成年龍貓,龍貓也能逐漸聰明的呼應主人的關愛。龍貓并非終生只認一個主人、只聽一個主人的話,但常會在關愛自己的主人之中“挑選”一個人最為親近和依賴。
龍貓是平和溫順的寶貝,平均有15-20年壽命。不具有任何主動攻擊性,碰到敵人也只是逃跑或者朝敵人撒尿兩招。當他信任你時就會很樂意與你玩耍,活潑,好動如孩子,喜歡跳來跳去。天生膽小的惹人憐愛,一有什么風吹草動便會第一時間躲起來。每只龍貓都有其自己的個性,乖巧,調皮,矜持或者是嬌縱,但共同的一點就是她需要你去愛她,關注她,保護她,不要試圖用體罰來教育你的龍貓,那會引起其對主人的逆反心理,反而使他不信任你作出背過身的表現來個視而不見。
龍貓的標準和價格
在生物學中,龍貓是自成一格的chinchilladale品種。
Chinchilladale又分為以下的幾種:
1)短尾龍貓(Chinchillachinchillaboliviana)-野生的差不多已絕種。
2)皇帝龍貓(Kingchinchilla)-一種有40cm長的巨型chinchilla,又叫realchinchilla,數百年前已絕種。僅存的一只標本現放在德國的Senckenberg博物館。
3)長尾龍貓(ChinchillaLanigera)-用作皮草及寵物;人工繁殖出來的龍貓仔絕大部份都屬于此類,野生的亦幾乎絕跡了。所有原產于南美洲的野生chinchilla都屬于受保護類動物,而能夠合法進口的都是由外國人工繁殖的。
外形特征
南美洲栗鼠貓外形與兔和松鼠十分相似,體形小而肥胖,頭部似兔,尾巴似松鼠。成年龍貓體重在 430-700克左右,尾長10-14厘米。初生幼仔體重50克左右。龍貓有一雙大而亮的眼睛,鼻側長有許多長短不一的胡須,觸覺靈敏。耳朵大而薄,鈍圓形。前肢短小,有五趾,后肢強壯,有四趾,善于跳躍。龍貓背部和兩側毛呈灰黑色(還有其它一些人工培育的顏色),腹部漸淡至白色,體毛分布均勻。龍貓擁有世界上最濃密的毛皮,每個毛孔達到40~60根絨毛,在種源最優秀的美國竟能達到80根之多(貓狗每個毛孔僅1~3條毛發),但如此柔軟濃密的皮毛也給龍貓帶來了幾乎滅絕的噩夢。
顏色:
標準灰-全身灰色,腹部白色,灰白黑色毛,而呈灰色身,有分深灰和淺灰
米色/杏色-全身米色,粉色耳,棕色或紅色眼
金色/香擯色-白色底,有金色毛平均分布全身,粉色耳,紅色眼
絲絨黑-黑色面和黑色身,腹部白色,毛質特別黑而閃亮有光澤
絲絨啡色-像絲絨黑,但被啡色代替黑色,啡色面和啡色身,白色肚,粉色耳, 紅色眼
銀白色-白色底,有灰色毛平均分布在全身,俗稱“銀龍貓”
銀斑-白色底,有明顯灰斑紋在臉上身上形成美麗圖案
金斑-白色底,有米色斑紋,粉色耳,紅色眼
全黑色/熊人黑-全身黑色,帶灰色雜毛
純黑色-全身黑色,不帶一點雜毛,毛質特別黑而閃亮有光澤
粉白色-全身米色,擁有紅色眼、粉色耳
紅眼白色-全色白色,紅眼睛,粉紅色耳
純白色-全身白色,黑眼睛,煙灰色的耳朵
純啡色-全身呈啡色,眼睛黑色或棕紅色
紫灰色-全身灰色帶紫,白色肚
灰藍色-全身灰色帶藍,白色肚,粉紅色耳
啡色/紫啡色-毛色比較淺,粉色耳朵,紅色眼
龍貓的價格
龍貓從標準灰到咖啡色價格500—8000元不等。
挑選龍貓的注意事項
一、健康龍貓的標準
1、活潑,好動,跑跳動作靈活,順暢,走路不搖晃。(這樣的龍貓基本健康。)
2、體毛細,濃密,均勻,吹開以后無裸露的皮膚或頭屑狀物,尾巴毛稀硬,無缺毛或頭屑狀物。(缺毛的龍貓貓可能有真菌或咬毛癥。)
3、好動,但不夸張,正常玩鬧后,能停下來。無咬毛,狂躁,瘋狂竄跳,撞籠子的現象。(睡的好香龍貓白天睡覺,膽小的貓在生人靠近后,短時間的慌張竄跳,發出叫聲,甚至害怕掉毛均屬正常現象。)
4、龍貓眼睛周圍無眼垢,無紅腫。(有許多黃綠色眼垢,或眼周紅腫的貓貓,眼睛有炎癥。)
5、肛門干凈,無稀便或臟物。正常龍貓糞便應該較硬,成半厘米左右長的橢圓形,黑綠色或黑褐色。(軟便,稀便,肛門有污物的貓有消化疾病。)
6、周身無破損,血跡,尾巴上翹,四肢對稱沒有畸形,能正常張嘴吃東西。(這樣的龍貓肯定無骨折,外傷。)
7、能夠正常排便,排尿,無尿頻,隨時嘰咕尿的現象。(先天尿頻,不能順利排尿的公龍貓可能無法生育。)
8、兩顆門牙長度相同,呈黃色,能被嘴唇蓋住,無露齒,流涎的現象。(牙齒過長,成白色,流涎的龍貓無法進食,可能有牙齦炎。斷齒,但牙根還在的龍貓,牙齒長出后沒有大問題。)
二、好品相龍貓的標準
1、臉短,圓;雙眼距離寬,眼大,眼窩深;胡子成弓形。
2、體圓,體毛厚,絨,亮,尾部毛整齊,根根豎直。
3、指,耳,毛無殘缺,尾巴長。
三、好脾氣的龍貓標準
1、性格開朗:見生人,不亂吵,亂叫,亂竄,不掉毛。
2、性格溫順:抱在身上,不用尿噴人,不用力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