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 世紀晚期,暹羅貓首次引人西方,引起歐洲養貓愛好者的濃厚興趣,并開始了雜交培育工作,到 20 世紀 20 年代得到了單色后代,到1962年,3 位英國遺傳學家分別嘗試培育藍眼白色短毛貓品種,后來他們攜手合作,得到了白色暹羅貓,大耳朵的東方短毛貓,它的誕生似乎是個意外。當初為了制造純白暹羅貓,便以白貓與暹羅貓配種, 但后代卻顯現出各色的遺傳基因,誕生了多采多姿的東方短毛貓。除了純白色,另有紅色、棕色、巧克力色的斑紋或色塊組合出現,而純黑烏亮的黑貓,在東方特別稱為「烏木」。 東方短毛貓偶爾也會生出暹羅貓來,但在血統證明上則不被承認,不僅修長優雅,走起路來的姿態雍容高貴,非常有教養的樣子這種貓繼承了暹羅貓的體形和短毛貓的毛色,被稱為外國白,同時產生的其他顏色如紫色,就稱為外國紫。在美國,東方短毛貓的毛色已發展到驗階段灼毛色則更多目前,東方短毛貓在世界奠定了重要地位。
原產地:
起源地:泰國,英國;同是起源 于泰國,東方短毛貓和暹羅貓的區別僅僅在于其被毛和眼睛的顏色。有人認為東方短毛貓是更為初始的品種,而暹羅貓僅僅是它的一個重點色的變種而已。
這兩個泰國品種的貓同在19世紀被引進英國。但從1920年到1930年,暹羅貓比東方短毛貓更受人歡迎,后者直至1950年才引起育種專家的注意。
通過將暹羅貓和不同顏色的歐洲短毛貓雜交,育種專家得到了巧克力色,白色(異國白色)和藍色的東方短毛貓。到1968年,美國育種專家已經開始全力開展一項旨在獲得和今天暹羅貓形態相似的極端型的東方短毛貓,而當時的英國人傾向于適中型的東方短毛貓。1972年CFA認可了該品種。1994年CFA又承認了東方長毛貓,或稱貴族貓。東方短毛貓并不常見。
性格:
高智商
東方短毛貓有著相當高的智商,是一般純種貓所無法比擬的。它們天生好動,總有點游戲人生的感覺。之所以喜歡東方短毛貓,是因為它更像埃及神話中的神貓,充滿了神秘感。
好動愛玩
如果你好心地問一句:“是不是想玩兒呀?”它就會更加興奮地將玩具放在你面前,等待著,像一個做了好事,等著發小花花的小朋友,心還美滋滋的。在你萬般無奈地將玩具丟出去之后,它們會以最快的速度跑過去,再把玩具叼回來,擺在你面前,周而復始。
頑固不化
東方短毛貓的脾氣中有點頑固不化的感覺,它們不喜歡或是不愿意做的事,任你費盡唇舌,它們也不會聽進去半句的。
性格古怪
它們平時總是不太喜歡被人抱著,到了貓展時,它們居然在評委手里像道具一樣被隨意擺弄。
標準:
體形體重:
中等體型,四肢修長,優雅,同時肌肉也發達。修長的四肢,短毛。體重:4到6.5公斤。
毛色特征:
單色:沒有斑紋條紋,純白色,烏黑色,藍色,巧克力色,淡紫色,芥末色,淺黃褐色。玳瑁色:橙色,黑色 和巧克力色。發根色裉淡的顏色:渲染色:基部褪淡色很短一段。銀色:只在發尖著色。斑紋包括:寬條紋;直窄紋;和脊索垂直的窄條紋。
斑點:圓形,均勻分布的斑點。斑點東方短毛貓通常也成為:MAUS常被人誤認為是埃及貓。在條紋和斑點之間,相間紋毛發有著深淡相間的環狀著色。
體態特征:
頭:長型,可以用一個等邊三角形來框定。側面輪廓為直線條,沒有鼻終止。從側面輪廓看,頭骨微微鼓出。吻部細小而形狀精致。鼻長而址。下巴中等大小。
耳:大,間距寬,基部寬,耳尖尖。
眼:大小中等,杏仁形,梢明顯地傾斜。兩眼間距為一眼寬度。頸修長。除了該品種的白色個體眼色為藍色,其他個體眼色為祖母綠。紅色或奶油色被毛的個體可以有黃色或古銅色的眼。須注意:該品種的眼色到1歲時才穩定下來。身體修長纖細,呈管狀。腹部狹窄,骨骼細致。肌肉緊實,肌纖維長。
腿和爪:腿修長,和身體成比例,前腿略比后腿短。骨骼細致。爪小而呈橢圓形。尾修長,基部也纖細,向尖部逐漸變細。
被毛:短,濃密,細膩,絲質,平服。 身體狀況:肌肉發達,結實,但不消瘦,體重不過輕也不過重。 注釋:允許雜交的品種:暹羅貓,巴厘貓,東方長毛貓。 不良性征:頭部圓,寬,過短。吻部太短太寬。鼻終止或臉頰和鼻出現分界。下巴大或內縮。耳太小,間距間距太小。眼睛圓而小。身體短而粗壯。腿短。骨骼粗重。被毛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