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龜
一、巴西龜的基本介紹
又名:紅耳龜、巴西彩龜、秀麗錦龜、麻將龜、七彩龜、紅耳側線龜、紅耳滑板龜。
巴西龜的頭較小,吻鈍,頭、頸處具黃綠相鑲的縱條紋,眼后有1對紅色斑塊。背甲扁平,每塊盾片上具有圓環狀綠紋,后緣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具有黑色圓環紋,似銅錢,每只龜的圖案均不同。后緣不呈鋸齒狀。趾、指間具豐富的蹼。花鱉腹部有較大黑斑,性格兇猛,動作靈活,比較好斗。且表皮光滑,體薄而裙邊寬厚。腹甲有較大黑斑。每只巴西龜的性格都是不同的,部分個體性格兇猛、比較好斗,但也有部分個體溫馴膽小。相對于人來說表皮粗糙(但比其它龜類光滑)動作靈活,殼較薄(相對于陸龜和黃緣盒龜來說)而且龜甲邊緣寬厚,脂肪色澤金黃。巴西龜的殼在龜類中并不算堅硬,在野外普通的食肉動物(狗、山貓、美洲豹等)都可以咬開巴西龜的殼,巴西龜殼的硬度無法承受人的體重。
巴西龜
二、命名為巴西龜的原因
紅耳龜在市面上更經常被叫做巴西龜,但它并不產于巴西,而是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最先引進到臺灣而被稱作“巴西龜”的寵物龜其實是來自南美洲的南美彩龜(Trachemys dorbigni),它的外形跟紅耳龜極為相似,只是耳部沒有紅色斑紋,后來由于運輸成本過高而改為進口紅耳龜,雖然現在南美彩龜已經被紅耳龜所取代,但“巴西龜”一名卻沿用在紅耳龜身上至今。
早期的在港臺銷售的巴西龜的確是南美洲的巴西龜,后來因為運輸成本等各種亂七八糟的原因正宗的巴西龜退市了,從而被它的最近的近親,不,應該說是它的亞種,那生活在北美的亞種—密西西比紅耳龜所代替。
正宗的南美巴西龜和北美紅耳龜兩者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頭部兩側的紅斑,北美的紅耳龜就有這對紅斑,南美的巴西龜沒有。這兩種龜同科同屬可以雜交出后代。
巴西龜
三、巴西龜的原產地
其原產地并非位于巴西,而是生存于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流域。北美洲美國盛產。
拉丁文學名: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英文名稱:Red-ear slider;Pond Slider
大小:全長約15~25cm
巴西龜
四、巴西龜的生活習性
巴西龜習性活躍,喜歡生活在水中,不怕人,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0~32 ℃,最佳生長水溫在25~30 ℃之間。20℃以下時攝食減少,活動較不活躍;15℃以下時基本停止攝食;10℃以下活動明顯減少,處于半休眠狀態。巴西龜是雜食性龜類,人工養殖時以食肉類為主,尤其是稚、幼龜階段,多以小魚蝦、動物瘦肉等為主要食物。成龜階段,還可攝食植物性飼料(蕉、果等及)工人配合飼料。巴西龜食量大,生長快于烏龜。一般7~9月份孵出的稚龜,在常溫,足夠食物及正常養殖條件下,養到當年越冬前平均可達25~40 克,次年可養成200克以上的龜,第三年一般可達400克以上的商品龜規格。但是,巴西龜雄龜和雌龜生長速度不一致,后者明顯快于前者。
巴西龜
五、巴西龜的分類
紅耳龜屬(Trachemys )分類一覽表
各個亞種名:
stejnegeri vicina
stejnegeri malonei
Trachemys scripta yaquia
Trachemys scripta venusta 塔巴斯哥紅耳龜
Trachemys scripta troostii
Trachemys scripta taylori
Trachemys scripta ornata
Trachemys scripta nebulosa
Trachemys scripta hiltoni
Trachemys scripta grayi
Trachemys scripta gaigeae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密西西比(巴西)紅耳龜
Trachemys scripta collirostris
Trachemys scripta chichiriviviche
Trachemys scripta cataspila
Trachemys terrapen 牙買加彩龜
Trachemys stejnegeri 安地列斯彩龜
Trachemys scripta 黃肚紅耳龜
Trachemys dorbigni 斑彩龜
Trachemys decussata
Trachemys decorata 希斯培尼歐拉彩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