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杜高犬繁育史上的“三個血系與十種犬”
1928年,剛滿21歲的安東尼奧寫下了阿根廷杜高犬的原始繁育標準,從此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定向繁育工作。他用當地的“科爾多瓦斗犬”作為母體樣本,通過引入其他不同的犬種來改善后代的身體結構和性格特點,并最終得到了理想中的“阿根廷杜高犬”。
“科爾多瓦斗犬”是當地(科爾多瓦省)的一個雜交品種,這種犬身體強健,疼痛神經麻木,有很好的耐力,對人類友善,但是對同類性卻懷有強烈的敵意,性格極度暴戾,攻擊欲望強烈,公犬尤甚,據說甚至在交配過程中都會撕咬母犬。這種性格使科爾多瓦斗犬除了用來打斗以外,幾乎別無他用。
安東尼奧的想法是:利用具有超凡勇氣和強大戰斗力的科爾多瓦斗犬作為母本,通過雜交其他的犬種來增加其高度、速度、嗅覺、和狩獵的本能,摒棄其對同類的攻擊欲望,培育出一種大型狩獵犬,幫助獵人捕殺潘帕斯平原上泛濫的野豬和山獅。同時,這種犬還必須能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在不狩獵的時候,可以成為優秀的家庭護衛和伴侶,并且愿意為保護主人而戰斗到死。
在阿根廷杜高犬的繁育過程中先后出現了具有穩定遺傳特征的三個血系,他們是:
1.阿勞干納犬(Araucana Family),斗犬 2.瓜拉尼犬(Guarani Family),微中型獵犬 3.查巴特犬(Chubut Family),大型獵犬
起初,安東尼奧用科爾多瓦斗犬為基礎,大量雜交西班牙馬士提夫犬,拳師犬,和英國斗牛犬作系統的改良,通過13代的定向培育后,形成了一批耐力更加持久,爆發力更強,速度更快,疼痛忍耐力更高的斗犬。這一代改良的斗犬被稱為“阿勞干納犬”(Araucana Family)。這種犬的缺點是嗅覺不靈敏,對同類有很強的敵意,仍然僅限于用作打斗。
隨后,在阿勞干納犬的基礎上,安東尼奧先后引進了波音達犬來提高其嗅覺能力,引進斗牛更來固定全身白色被毛,引進大丹犬增加犬的身高,引進大比利牛斯山犬來完善其性格,引進波爾多犬來增加其咬合力。通過數代優勝劣汰的嚴格篩選,一個被冠名為“瓜拉尼犬”(Guarani Family)的改良品種形成了。“瓜拉尼犬”有著更加靈敏嗅覺,更緊湊的身材,便于靈活!更好的咬合力,全身白色被毛,能夠與同類和睦相處。這種犬逐漸開始被人們用來打獵,并表現出較好的狩獵能力,和強烈的狩獵欲望。但是和野豬相比,體形偏小,在抗衡中處于明顯劣勢。還有待更一步改進
就在繁育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安東尼奧在1956年的一次狩獵中遇刺身亡。繁育工作由他的弟弟奧古斯汀繼承了下來。通過多種渠道,奧古斯汀得以引進一直讓哥哥夢寐以求的“愛爾蘭獵狼犬”,這個世界上身材最高大的犬種,在當時極其稀有,且價格十分昂貴。通過加入愛爾蘭獵狼犬的血統,瓜拉尼犬的身材進一步拉高,獵性也變得更旺盛。最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品種“查巴特犬”(Chubut Family),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阿根廷杜高犬!
今天世界上所有的阿根廷杜高犬幾乎都是出自“查巴特血系”,同時Del Chubut也成為在阿根廷犬聯(FCA)正式注冊的第一個阿根廷杜高犬的血系。
奧古斯汀培育的一條出生于1967年10月3日,名字叫Camaruco Del Chub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