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蝦蟹纖毛蟲病是由累枝蟲、聚縮蟲、鐘形蟲等纖毛蟲類附生在蝦、蟹體表、包括眼和鰓上所引起的。近年來,隨著蝦、蟹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放養密度過大,水質惡化,濫用藥物等原因,導致蝦、蟹纖毛蟲病及其繼發性細菌、病毒性疾病呈上升趨勢,給養殖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本文簡要介紹蝦、蟹纖毛蟲病的發病狀況、診斷和藥物治療方法,希望能為廣大養殖業有效防治蝦、蟹纖毛蟲病提供參考。
一、發病狀況
蝦、蟹纖毛蟲病的發生與苗種質量、放養密度、池底有機質過多和水體富營養化等因素具有密切關系。據有關調查結果,該病既可發生于蝦、蟹幼體,也可發生在成體上,尤其是以性成熟的蝦、蟹最為嚴重。當飼養池底有機質過多、水體富營養化和經常濫用微生物制劑的池塘,發生此病的幾率最高,可達到70%以上;若同時存在放養密度過大、種苗質量較差時,纖毛蟲發病率可達90%以上。
二、診斷
發病初期,蝦、蟹體表沒有明顯癥狀,只是顯得蝦、蟹行動遲緩,對外來刺激反應比較慢,經鰓部流出的水流緩慢,體表粘液有滑膩感,取患病蝦、蟹鰓絲、附肢鏡檢,可見少量鐘形蟲、累枝蟲、斜管蟲等纖毛蟲類原生動物及絲狀藻。病情發展到中期,肉眼已經可以辨別出患病蝦、蟹體表具少量黃綠色或棕色絨毛狀物,經鏡檢一個視野發現有3~5個蟲體時,就可以認為是病情已經發展到中期程度。經鏡檢一個視野發現有多于5個蟲體以上,周身被厚厚的附著物,鰓部掛有污泥且粘液增多,可判斷嚴重感染,解剖觀察可見空腸,肝臟呈淺黃色或深褐色或花紋狀,肌肉無彈性,鰓呈黑色,此時常繼發性感染細菌病。到達這個程度治療就比較困難了。(圖片來源:華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