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驕陽似火,家中犬只很容易患上各種夏季病,中暑、皮膚病、寄生蟲……天氣越熱越是危機重重。其實,主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做足保護措施,防患于未然,就可以讓愛犬安然度過夏天了。
一、中暑
犬的汗腺不發達,只能靠舌頭上的口水蒸發和足部來散熱,因此在炎炎夏日很容易發生中暑危險。夏季每日氣溫最高的時間約在正午12點至下午3點之間,這也是最容易發生中暑的時段,如果此時帶犬外出,或是讓其處在高溫、悶熱、密不通風的環境內,都可能出現中暑危機。
犬中暑時會出現體溫上升到40度以上、呼吸急促、喘息、反應遲鈍、焦躁不安、流口水、吠叫、嘔吐等癥狀,如果沒有緊急處理,接著就會呼吸困難、呆滯、出現不自主的動作、昏迷,最嚴重會導致休克死亡。
如何判斷是否中暑:
要判斷犬是否中暑,除了通過看其外在行為和反應,還可以通過觸摸或觀察的方式。例如犬只是否處在高溫、悶熱的環境,體溫是否比平常高很多,是否氣喘、雙目呆滯無神、牙肉變白或呈灰及干涸色,行動蹣跚、步履不穩,有時會持續大量流口水,或是從犬腹部無毛部位觀察是否出現皮膚潮紅、廣泛出血點、出血斑等情形,情況惡化時,會休克而失去知覺。這些都可能是中暑的跡象。
中暑急救法:
1.先解開頸圈、胸帶或其它包覆、懸掛在犬身上的物品。
2.迅速遠離高溫環境,移至陰涼處,用電扇、冷氣降溫。如果犬只神志清醒,可以給予適量飲水,必要的時候可以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注意不要強灌。
3.若上述步驟無效,可用冷水潑灑在犬身上,確保腹部、腳部內側和全身的毛都濕透;或將它浸泡在水中,但要注意用手支撐其頭部,保持頸部以上部位在水面上,以免其嗆水;泡水的同時可輕輕按摩犬的全身,幫助達到降溫效果,體溫約降到39度即可停止。
4.犬的體溫降低后,須迅速用大毛巾將其全身擦干,以防體溫下降過快,另外注意不要使用吹風機,以免熱風造成體溫再度升高,或是冷風導致感冒。
5.急救處理完畢后,迅速將犬送至醫院繼續處理觀察。
預防中暑Tips:
將犬安置在空氣流通、避免日曬的地方,必要時給它吹電風扇或在室內安裝空調。
高溫時段避免帶犬外出,若需外出則必須攜帶飲水并減少運動量。
隨時注意犬是否出現異常行為或癥狀(肥胖、心肺或肝腎功能不佳及患有慢性病的犬最容易中暑,要特別留意)。
夏季一定不要將犬單獨關在車內,因為車內空調停止后,車內溫度由于可能在10分鐘內就上升至40度以上,空氣不流通,犬身上的熱量無處散發,極易導致缺氧而死。
二、空調病
目前已臨夏季酷暑,很多家庭的空調開始日夜不停地運轉。人如果長期呆在空調環境下,可能會患上空調病,同樣,犬在空調環境中的時間太久,也可能得空調病。特別是在炎熱的中午,突然將犬空調房內帶到屋外,或將寵物從外邊帶回開著空調的家里,更容易引發空調病。
犬患上空調病后,主要癥狀是打噴嚏和流鼻涕、精神沉悶、厭食甚至不吃不喝,看起來類似感冒癥狀,其實比感冒要嚴重得多,嚴重時體溫升高,呼吸和心率加快,甚至猝死。
因此,在夏季不要讓犬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下,尤其是給它洗澡后不要直吹空調。帶犬外出時最好選在早晨或傍晚溫度較低的時段。嚴禁犬睡在空調風口下,平時要讓它們待在有自然風的環境里。一旦患上空調病,應立即送往醫院就診,不得貽誤。
三、食物中毒
由于夏季氣溫高,狗食很容易發酵、變質,引發食物中毒。因此,狗食最好經加熱處理后再放涼的新鮮食物,每日食量要適當,不要剩余,已經發酵變質的食物要堅決倒掉,不能留用。
變質食物中可能含有細菌毒素,即使高溫處理也不可能將其破壞。狗吃了含有毒素的食物,即可引起食物中毒,如果治療不及時會死亡。所以,每當喂食后不久,若犬出現嘔吐、腹瀉、全身衰弱等癥狀,可懷疑為食物中毒,應迅速請獸醫治療。夏季,犬和人一樣會流失大量水分,因此及時讓它們補充水分很重要,要確保犬的食盆內經常有清潔充足的飲用水。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茶、果汁等飲料對犬類并沒有什么額外的好處,牛奶可能會造成一些體質敏感的犬只的皮膚問題,至于啤酒等含酒精飲料則應絕對禁止,因為它們的腸胃不能負擔酒精成分。因此,犬只的最佳飲料就是清水。
過激反應:
過激反應是一種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它主要表現在當天氣過熱或者犬只體溫過高時,出于解暑的目的給犬喝冰水,很容易導致犬猝死。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犬自行休息一會兒,再讓其喝水。
四、皮膚病
植物:
由于夏季溫度高、紫外線輻射強,再加上野外各種植物的開花結籽,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狗在夏天更容易患皮膚騷癢癥。此外,皮膚過敏癥也是一種多發皮膚病,這是通過接觸刺激性物質而引起的。
比如,當犬趴在草地上時,一些野草和植物會刺激其皮膚而引起過敏反應。不少籽生類植物都容易引起動物的皮膚過敏,最常見的刺激性植物如雀稗和白花紫露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它植物對犬也具有刺激性。
由于很難確定引起瘙癢的根源,因此診斷并不容易。植物引起的過敏癥會導致犬只的胸部、腹部、腹股溝及爪子等部位出現紅腫癥狀,狗通常因為忍受不了瘙癢而不斷地抓撓或把肚皮貼在地面上不停地挪搓。
當犬出現這類癥狀時,必須立即送往醫院就診,因為若長期任其抓撓會引起局部感染。獸醫在治療時可給狗注射防過敏針劑,也可服用防過敏藥片,但是如果多次發生過敏癥,就應仔細進行體檢,找出過敏源,避免再次接觸導致過敏的物質。
寄生蟲:
夏季溫暖、潮濕的氣候為跳蚤、壁虱等昆蟲提供了繁殖良機,這些寄生蟲也會讓狗感染皮膚過敏癥。寄生蟲引發的瘙癢通常發生在狗的背部和尾部,狗會用力抓撓、搓蹭、舌舔或撕咬撕咬瘙癢部位,從而使毛發脫落,皮質增厚并出現鱗斑等癥狀。雖然注射防過敏針劑可以緩解這類不適,但最根本的辦法是消滅這些寄生蟲,不僅要在犬的身上清除干凈,而且要把狗的活動與休息場所進行徹底清除。
曬傷:
夏日陽光容易對皮膚造成曬傷,犬只身上沒有毛發覆蓋、露出粉紅色皮膚的部位最容易受到傷害。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會使犬的皮膚干裂而呈鱗狀。
在狗的耳朵、鼻子、毛發稀少的腹部要是年復一年受到紫外線傷害,就會出現皮膚癌的前期病變,最終導致皮膚癌。皮膚癌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皮膚干澀、硬化并易受刺激,繼而出現潰瘍,潰瘍面積逐漸擴大并惡化。
出現上述癥狀的犬只應該及時送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
五、防蟲
壁虱:
癥狀:當犬只一直啃咬身體,或是皮膚上出現被吸咬的大紅斑塊,甚至有傷口滲出黏性液體,就有可能是已經感染壁虱了。
壁虱的體積比跳蚤大,翻開犬的毛發,如果發現一顆豆子大小、形如蜘蛛的小蟲吸附在犬的皮膚上緩慢爬行,極可能就是壁虱,壁虱叮咬會造成叮咬性皮膚炎。
改善方法:最好是請獸醫提供最好的防治壁虱方法。市售的除壁虱滴劑、噴劑、洗劑、長效型除壁虱頸圈等要向醫生咨詢過后再使用。
此外,最好將犬的毛發剃短,以便將其身上附著的壁虱徹底拔除;狗舍也要定時清潔,注意避免狗在草叢間打滾玩耍。
虱子:
癥狀:狗時常搔抓身體,身上的毛與皮膚黏附許多象雪花般的白色物體,背部也出現大量皮屑,容易造成過敏性皮膚炎。
改善方法:請獸醫將犬身上的毛剃光,提供最好的防治虱子的方式治療皮膚。每隔兩周在狗舍噴灑殺蟲劑,并暫時限制狗的活動,避免散布虱子蟲卵。
疥癬:
癥狀:蟲體很小,肉眼很難發現。狗會出現極度瘙癢的癥狀,搔抓時偶爾還會發出哀鳴聲。疥癬通常發生在耳朵邊緣,前肢肘部,因此狗大多會搔抓耳朵與前肢肘部的情況。此外,疥癬也會傳染人體。
改善方法:盡快送至醫院接受完整的治療,另要注意杜絕各種接觸性傳染,對感染疥癬的犬只進行隔離治療,以防傳染范圍擴大。
蚊子:
癥狀:蚊子叮咬不僅會造成過敏性皮膚炎,還會造成嚴重的心絲蟲癥。
改善方法:定期清理積水容器,檢查紗窗紗門有無破損,保持良好清潔的環境,杜絕蚊子滋生。
六、壁虱而引起的“血液寄生蟲傳染病”
前面提到的體外寄生蟲除了會造成狗狗體表的不適,還可能帶來體內寄生蟲,其中血液寄生蟲就是主要由壁虱所傳染,隱藏在血液細胞中,會引發“血液寄生蟲傳染病”。以下介紹三種最常見的病癥:
焦蟲癥(Babesiosis)
焦蟲主要感染血液中的紅血球,疾病的潛伏期約在兩星期左右,不過也有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案例。
癥狀:無力、食欲不振、粘膜蒼白、黃膽等。此外,血液中血小板會大量減少,白血球可能會增加或減少,或是有腎衰竭的情況產生。
艾利希體癥(Ehrlichiosis)
艾利希體主要感染血液中的白血球,會導致血小板的數量下降,造成血管炎、白血球數量減少、輕微的貧血情況產生,嚴重時會造成嚴重貧血。
癥狀:艾利希體癥分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兩種。急性感染會因為血小板的不足而出現不正常的出血斑,尤其容易出現在口腔黏膜上,或是有發燒、精神不濟、體重下降的情形。慢性感染會出現的病癥有不正常出血、貧血、淋巴結腫大、陰囊及四肢水腫,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脾臟腫大、肝臟腫大、葡萄膜炎、眼前房出血、視網膜出血導致失明。
萊姆病(Lyme Disease)
萊姆病通常會導致關節炎、跛行、精神食欲不振。
萊姆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所流傳,其中90% 的病例在美國,但近幾年來也出現在中國臺灣地區。該疾病容易出現在哺乳類動物身上,因此犬主不可忽視。
癥狀:犬只感染萊姆病的癥狀包含關節炎、突然的劇痛、跛行、發燒、昏睡及食欲不振等,嚴重的感染還可能影響腦部、心臟及腎臟。
蚊子和心絲蟲:
心絲蟲病是經由蚊子傳染的一種寄生蟲病,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為常見,通常4-7歲的犬只最易患該病。
心絲蟲是寄生在狗體內右心室和肺動脈的圓蟲,成蟲的形狀像面線一樣,白色,長約20-30厘米。當一只犬心臟內有心絲蟲交配產生幼蟲,病犬被蚊子吸血時,體內的幼蟲也被吸入蚊子體內。2-3周后,幼蟲長成第三期幼蟲,攜帶幼蟲的蚊子再叮咬另一只健康的犬,心絲蟲病就擴散開來。心絲蟲長大、增多,日漸侵蝕犬的心肺功能以及整體的健康。
癥狀:犬只走一走就喘,跑不動,天冷易咳嗽、呼吸次數增多,病情惡化時會貧血、黏膜蒼白,甚至產生咳血、腹水的狀況。
七、胃腸道寄生蟲
胃腸道寄生蟲是人與狗之間感染最廣泛的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蛔蟲。
蛔蟲如何長成:
犬蛔蟲主要危害1-3個月的幼犬,影響其生長和發育,嚴重感染時可導致死亡。犬蛔蟲卵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條件下發育成感染性蟲卵。感染性蟲卵被3月齡以內的幼犬吞食以后,會在腸內孵出幼蟲,隨后幼蟲鉆入腸壁,經淋巴系統到腸系膜淋巴結,然后隨血液流入到肝臟,,再隨血流到達肺臟,幼蟲經肺泡、細支氣管、支氣管、喉頭被咽入胃,到小腸進一步發育為成蟲,全部過程需要4-5周。
成年犬吞食了感染性蟲卵后,幼蟲會隨血液流到體內各組織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蟲保持活力,但不進一步發育。體內含有包囊的母犬在懷孕后,幼蟲會被激活,通過胎盤移行到胎兒肝臟而引起胎內感染,胎兒出生后,幼蟲移行至其肺臟,再至胃腸道內發育為成蟲,在幼犬出生后23-40天已出現成熟的犬蛔蟲,新生幼犬也可通過吸吮初乳而引發感染,感染后幼蟲在新生犬小腸內直接發育為成蟲。
蛔蟲感染的病癥:
當犬只感染蛔蟲時,雖然依然保持食欲,但體重卻銳減,并經常伴有嘔吐的情形,其糞便上有黏液附著的現象。
多半為懷孕的母犬經胎盤將幼蟲傳給胎兒,亦可經口感染,幼犬感染率較高。由于蛔蟲會攝取營養,使犬發育不良,產生下痢、嘔吐、脹氣等癥狀,也可能會阻塞膽管,穿透腸壁,或引發神經癥狀等,除此之外,蛔蟲的幼蟲會穿過腸壁,散布到身體各個組織,包括肝、肺、腎等引發如蛔蟲性肺炎的嚴重疾病,也有可能會轉移到胎兒,造成胎兒或新生兒的嚴重的感染,甚至死亡。
飼主可從犬是否有雖然消瘦、卻有啤酒肚的現象判斷是否已經感染蛔蟲。
防治措施:
經常清理食盆和狗舍,注意食物的清潔衛生,減少寄生蟲入口的幾率,讓寄生蟲沒有寄生的場所。
帶犬外出時,要注意避免它們任意舔食地上的東西,并減少與陌生犬只的接觸,如此便能大大降低感染幾率。
要定期檢查與驅蟲,幼犬每月檢查1次,成年犬每季檢查1次,最好每3個月就讓狗服用驅蟲藥,并定期請獸醫為其進行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有無蟲體寄生。
發現病犬,應立即進行驅蟲。有飼養經驗的主人可用左咪唑,每千克體重 10毫克內服;或用甲苯咪唑,每千克體重10毫克,每天服兩次,連服兩天;或者用噻嘧啶(抗蟲靈)每千克體重5~10毫克,內服;還可以用枸櫞酸哌嗪(驅蛔靈)每千克體重100毫克,內服。當然,最好還是請專業的醫生來進行治療。
其它常見腸道寄生蟲
鉤蟲:
鉤蟲的體積非常小,經口腔、皮膚及胎盤傳染,鉤著固定于犬只腸壁內吸血,導致失血及炎癥反應,癥狀因個體及感染程度而異。輕者會有消瘦、嘔吐、下痢、糞便帶有黏液及血絲情況,嚴重感染時會造成急性貧血或其它并發癥而死亡。
鞭蟲:
多為經口傳染,寄生于犬的盲腸及結腸,幼犬感染后呈發育不良、貧血癥狀,寄生蟲數目多時,會損傷粘膜血管而導致頑固下痢、血便,引發盲腸炎和結腸炎。
絳蟲:
經由跳蚤傳播,大量絳蟲感染時會引起犬營養不良、消瘦、毛質干燥無光,蟲體過多會阻塞腸道,造成胃腸道疾病,感染的犬可能會在肛門口或是糞便上出現米粒大小、會伸縮蠕動的節片,犬會因肛門癢而摩擦地面前進,感染犬只還常常會有眼屎。
球蟲:
犬因吃進蟲卵而感染的寄生蟲病,常見的癥狀為厭食、下痢、體重減輕,常會有惡臭黃色水樣下痢,拉肚子時大量噴射而出。此外,幼犬發病較為嚴重,常常引起卡他性或出血性腸炎,血樣下痢而死亡。
如何驅蟲?
首先要說明的是,現在為犬驅蟲所使用的藥物既有效又安全,飼主不必擔心驅蟲會造成什么嚴重的副作用。
在照顧犬的過程中,必須為它安排驅蟲計劃。幼犬最好在3至6周大時進行第一次驅蟲,每周一次,連續4周。之后,每月驅蟲1次,直到6月齡。6個月大后,則每3個月驅蟲一次。到1歲之后,改成每半年驅蟲一次。
如果是成年犬,而且常到外頭活動,或有可能接觸到其它犬的話,則建議每3個月驅一次蟲。至于懷孕的母狗,則建議在交配期、生產前1周、以及生產后3到4周時各驅一次蟲。
在驅蟲前,一定要記得幫犬做個身體健康檢查,飼主們可以拿新鮮的糞便(或是醫生在量完肛溫時,可以從肛表套上取得新鮮的糞便檢體) ,給醫生檢查是否有蟲卵。不過在此建議,無論是否有檢查出蟲卵的存在,只要犬只身體狀況良好,驅蟲也可以當成是例行的健康保健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