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癥狀
(一)突然不吃見于急性傳染性肝炎、急性鉤端螺旋病、急性中毒、急性腸炎、腸閉結、腸扭轉等。
(二)食欲不振見于慢性傳染病、腸道寄生蟲病、慢性胃腸炎、消化液分泌異常、胃腸道菌群失調、癌癥、齒槽骨膜炎,此外,天氣過熱、運動過度、暈車船、分娩前后都可能出現食欲不振。
(三)吃得很多卻消瘦多因營養不足或失調,腸道有大量寄生蟲存在,慢性腎功能不全,吸收不良癥狀(如慢性腸炎、膽汁、胰液分泌障礙)等。此外,還可見于運動過度、睡眠不足、大面積濕疹、激素分泌異常(如甲亢等)。
(四)飲欲增加多見于狂犬病、糖尿病、尿崩病、肝病、癌癥、排尿增多、食入過多干性食物、急性胃腸炎、嚴重嘔吐、下痢、脫水腎功能障礙、食物中含鹽過高等。
(五)喝水后嘔吐見于急性鉤端螺旋體病、急性腎炎、幽門痙攣、腦出血、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腸疊等。
(六)進食后立即嘔吐見于食物過量、吃下異物或不適的食物、急性咽喉炎、腸梗阻、蛔蟲病、膽管括約肌痙攣等。
(七)嘔吐并伴發燒常見于犬瘟熱、犬傳染性肝炎、犬細小病毒病、食物中毒、急性腎孟腎炎等。
(八)吃嘔吐物嘔吐常因吃得太多,食物中纖維太多,胃負擔過重。食后馬上運動等引起。此時犬常吃嘔吐物。另外,患咽喉炎時亦有吃嘔吐物現象。
(九)吞食異物見于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胃酸過多、慢性胃炎,運動不足、慢性濕疹等。此外,犬糖尿病、狂犬病、寄生蟲病和慢性消化障礙時也常伴異嗜。
(十)蜷曲蹲臥犬體內有大量鉤蟲寄生,急性腸炎、潰瘍性腸炎、急性肝炎、膀胱結石時,腹部疼痛可表現蜷曲蹲臥姿勢。
(十一)吠叫不停犬對環境不習慣,附近有發情母犬,頭部疼痛,有劇痛的外傷,急性中毒引起的胃腸和腹部疼痛等時,犬常吠叫不停。
(十二)眼屎過多黃色膿樣眼屎是角膜炎和結膜炎的表現。犬瘟熱、犬傳染性肝炎、皰疹、全身熱性疾病,也可見黃色膿樣眼屎。淀粉樣白色眼屎多見于腸內寄生蟲或慢性胃腸病,但通常沒有結膜充血癥狀。
(十三)流淚淚點淚腺異常或鼻淚管堵塞時,常有大量流淚,其他眼癥都有流淚癥狀。患傳染性肝炎時,眼睛也會刺痛流淚。此外,花眼或植物性過敏引起結膜浮腫時也會流淚。
(十四)鼻尖干燥犬患感冒、傳染病等發生熱性疾病,脫水、虛脫時都會出現鼻尖干燥,病情嚴重者,鼻端硬化甚至產生龜裂。某些慢性病只在睡覺時或剛睡醒時鼻尖干燥。
(十五)皮膚發癢犬身上有跳蚤,患過敏性皮炎、蕁麻疹、疥癬等皮膚都會發癢。
(十六)被毛無光澤主要見于慢性胃腸病、消耗性疾病、寄生蟲病,換毛時照顧不好、過度骯臟、管理不當時,被毛無光澤。
(十七)大量脫毛除春秋正常換毛外,犬大量脫毛可見于全身性消耗性疾病,疥癬、甲亢進等疾病。
(2)消化系統異常
①口臭犬患有牙齒疾病、口腔炎、扁桃體炎等疾病時出現口臭。犬瘟熱、犬傳染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等傳染病以及營養障礙、尿毒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都會發生口臭現象。糖尿病時有丙酮臭味;壞疸性肺炎時有腐臭味;尿毒癥時有氨臭味。
②流涎過多口腔炎、牙齒疾病、口內異物、頜骨骨折、唇、舌、咽喉麻痹、唾液分泌的苦味藥、暈車船、恐懼。痙攣發作看到食物的反射作用都會有涎水流出。
③口吐白沫犬瘟熱、犬絲蟲病、腦貧血等,引起的癲癇發作,低血鈣引起的抽搐、農藥、殺蟲劑中毒等都會出現口吐白沫。
④腹瀉急性腸炎,犬瘟熱,犬傳染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犬細小病毒病,食物中毒,胃腸潰瘍,胰腺分泌不足,采食脂肪過量或牛奶過量等,均可造成腹瀉。
⑤便中帶血急性和慢性腸炎、潰瘍性腸炎、腸腫瘤、犬細小病毒病,鉤端螺旋體病、食物中毒、腸內寄生蟲(鉤蟲、球蟲等)都會導致腸粘膜出血,排出帶血糞便。
(3)呼吸系統異常
①呼吸困難見于肺炎、氣管炎、橫膈膜破裂、胸腔積液、肺氣腫、肺水腫、肺腫瘤、肋骨或肺外傷、中暑中毒、肺臟寄生蟲等。
②流鼻液鼻炎,感冒,犬瘟熱等常流鼻汁。開始水樣或粘液樣,當有化膿菌時就會流膿性鼻汁。化膿鼻竇炎也會流膿性鼻液。
(4)泌尿系統異常
①多尿見于慢性腎炎、糖尿病、尿崩病、慢性腎功能不全。
②頻頻排尿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結石、尿道腫瘤、慢性腎功能不全、膀胱結石、前列腺肥大、會出現尿量少,次數多等。
③血尿見于急慢性腎炎、腎結石、出血性膀胱炎、尿道炎、尿道腫瘤、血孢子蟲病、犬絲蟲病、鉤端螺旋體病。
④尿黃犬尿一般呈鮮黃色、尿量增加時色淡、減少時色深,內服核黃素等藥物變黃,不是病理狀態。病理性尿黃即膽紅素尿、呈棕黃色、黃綠色或紅黃色,見于阻塞性黃疸、肝炎、鉤端螺旋體病、急慢性腎炎及某些藥物中毒。
(5)神經系統異常
①抽搐見于腦絲蟲,鈣、鎂缺乏癥,有機磷中毒,犬瘟熱,尿毒癥等。
②意識不清見于癲癇、中暑、腦溢血、糖尿病、腦震蕩及腦挫傷等。
③狂奔亂走見于狂犬病、腦膜腦炎、腦積水、腦絲蟲。
④癲癇、腦膜炎、腦內腫瘤、腦絲蟲、先天性腦異常、腦震蕩、腦挫傷等疾病,常呈癲癇發作。犬瘟熱、結核病、心血管病、尿毒癥、低血糖、低血鈣癥、妊娠毒血癥、內分泌機能紊亂、以及各種中毒均可引起癲病發作。此外,外周神經損傷、皮膚病、腸道寄生蟲病以及過敏反應等。亦可引起反射性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