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癥]
可視粘膜蒼白,黃疸,皮膚糜爛,呼吸促迫,脾臟腫大,血色素尿,紅細胞脆性升高,紅細胞再生。
[診斷要點]
1.本病往往可突然發生。以前一直健康的犬,突然出現嗜眠和食欲不振,繼而站立不穩、沉郁乃至衰竭而跌倒。
2.約有1/3的犬出現嘔吐。可視粘膜蒼白,2~3天后出現黃疸,并呈現血色素尿。
3.由于紅細胞被大量破壞,攜氧能力大大降低,故心搏增數,呼吸數增多,乃至呼吸促迫。體溫變化不定,而有的患犬則是繼發于發熱或感染之后。
4.由于致敏的紅細胞在脾臟內淤積和大量崩解,導致脾臟腫大。這是本病在剖檢時的主要病理變化。
5.由于供血不良及免疫學反應,在四肢、尾、耳尖端的皮膚出現糜爛和壞死。
6.血液學檢查。紅細胞縮小,變成球形。Ht值減少到5%~20%,血液涂片標本中出現中央濃染的小型球狀紅細胞為本病的特征性變化。血涂片檢查紅細胞數增加,核左移。幾天后則涂片中出現幼稚型紅細胞再生現象。
7.紅細胞脆性升高。
8.血清膽紅素增高,達每百毫升2~4毫克。
9.直接膽紅素試驗陽性。應用庫姆氏法 (Coombs),將抗凝血液用生理鹽水洗滌2次,制成2%懸液,在微量離心管中將2滴細胞懸液與2滴血清 (兔抗犬球蛋白血清)混合,37度作用30分鐘。1000轉/分鐘離心1分鐘,然后敲擊管底使紅細胞懸浮,肉眼觀察有無凝聚,涂片鏡檢4~8個紅細胞凝聚成塊則為陽性。
[治療]
1.大劑量投給皮質性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龍或地塞米松2~4毫克/千克體重,分2次口服。溶血逐漸緩解后改為維持劑量(0.5~l毫克/千克體重),也可并用或當皮質激素出現副作用時選用免疫抑制藥物,如環磷酰胺2毫克/千克體重·天,連服4天。注意:長時間大劑量應用類固醇藥物可導致血小板增多使紅細胞形成核碎片(豪—若氏小體)。
2.對于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的患犬或溶血嚴重的患犬,可以實施脾臟摘除術,以抑制抗體的產生和抑制紅細胞的破壞。
脾臟摘除術式如下:以0.1一0.15毫升/千克體重的846合劑進行全身麻醉,仰臥保定,于劍狀突至股部進行腹部術區脫毛(7%Na2S),常規消毒。于劍狀突起向臍作腹正中線切開,如果脾腫大嚴重時,還應將切口向兩側作橫切開,以充分顯露脾臟。將腫大的脾臟細心地從腹腔取出 (防止脆弱的脾臟破裂),取出時要慢,以防止發生低血壓性休克。將取出的脾臟與周圍組織隔離,然后用絲線雙重結扎與脾臟相連的血管 (盡可能近脾端結扎),脾臟的血管分布及術區選擇見圖l。最后在雙重結扎之間剪斷血管,取下脾臟,關閉腹腔。術后應注意腹圍變化,結膜顏色,脈搏,血壓等變化。如果腹圍增大,結膜蒼白,脈搏速弱,血壓降低時,應立即開腹檢查有無出血。
3.輸注同型血液。當患犬出現嚴重貧血時 (Ht在15%以下),必須進行同型血液輸血。對于第一次輸血,可應用三滴試驗法篩選。在潔凈載玻片上滴1滴生理鹽水,然后各取1滴受犬血與供犬血,充分混合,觀察有否凝集現象發生,如混合血液呈均一狀態,元任何凝集現象,則可采取供體血,用肝素抗凝。然后進行輸血。供血犬采血極限為22毫升/千克體重,選擇體重為20千克左右的健康同種犬為佳。在輸血的同時,應給予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強力解毒敏。可防止輸血反應的發生。
4.在溶血期,應保持絕對安靜,不要給予患犬以任何劣性刺激。并根據需要給予輸氧、強心、補液、抗凝 (右旋糖苷)等。
5.食療。可選用處方食物a/d、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