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是仔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影響犬的繁殖,常可導;起嚴重的經濟損失。本病自1965年分別在美國和英國首先分離到病毒并確定其病性后,才引起人們的
注意。仔犬感染后的特征是呈現全身性的出血和壞死,3周齡以上的犬感染對,則主要呈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
本病的病原體是犬瘡疹病毒1型,它對高溫的抵抗力較弱,56℃經4分鐘就可將病毒殺死。但對低溫的抵抗力較強。
在酸性環境(pH 4.5)中,經 30分鐘即可使病毒失去致病力。病毒可通過唾液、鼻汁和尿液向外排出。本病主要經飛沫感染,分娩過程中胎兒接觸了帶毒母犬的陰道分
泌物也可感染。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 犬瘡疹病毒只感染犬,而且主要引起2周齡以內仔犬的致死性感染,3周齡以上的仔犬及成年犬癥狀輕微,主要呈不顯性感染。
(2)臨床特征2周齡以內的仔犬感染本病后,體溫常不升高,精神遲鈍,食欲不良或停止吃奶。呼吸困難,腹痛,嘔吐,排黃綠色糞便。病犬常連續嚎叫,多在出現臨床
癥狀后24小時內死亡。個別耐過的仔犬,常遺留共濟失調,向一側作圓周運動等神經癥狀和失明。3~5周齡的仔犬及成年犬感染后,常不呈現全身癥狀,只引起輕度鼻炎和咽
炎,主要呈現流鼻涕、噴嚏、干咳等上呼吸道癥狀。試驗證明,病毒可在這些病犬的呼吸道和生殖道粘膜上輕度增殖,成為傳染源。
(3)病理剖檢特征 仔犬的典型病變是在實質臟器表面散在有多量直徑約2~3毫米的灰白色壞死灶和小出血點,尤其是腎和肺臟的變化更明顯。胸、腹腔內積留有帶血的
漿液性液體。脾臟腫大,腸粘膜有點狀出血。
通常根據上述臨床特征和病理剖檢變化,結合流行特點,可作出初步診斷。最后確診要靠分離病毒或血清學試驗。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疫苗。因此,預防本病主要采取綜合性措施,如不要從經常發生呼吸器官疾病的犬群中買犬;發現病犬及時隔離,應用廣譜抗生素,以防繼發感染;加
強消毒;加強飼養管理等。大粉狀病毒成共輪狀病毒感染主要是幼犬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以腹瀉為其主要特征,成年犬感染后一般取隱性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