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獸共患病。犬被感染后,多數呈隱性感染,缺乏明顯的臨床癥狀。布魯氏菌的抵抗力較強,在土壤、水、乳汁中可生存較長時間。100℃加溫
數分鐘即可將其殺死。對消毒藥的抵抗力也較弱二%來蘇兒、2%福爾馬林、5%石灰乳液等都能在數分鐘內殺死該菌。布魯氏菌主要存在于妊娠母畜的生殖器官內,并隨分娩
或流產的胎兒、胎水及陰道分泌物及乳汁向外排出,病公畜的精液中也有大量的病原菌,常可隨配種而傳染。因此,病畜是本病的傳染源。布魯氏菌的傳染性很強,它不僅能
通過破損的皮膚、粘膜,也可經正常的皮膚、粘膜侵人體內。其傳染途徑也較多,除經皮膚、粘膜感染外,還可經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感染,故給防疫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除犬外,牛、羊、豬及人都可感染發病,尤其是牛、羊的布魯氏菌病,常是犬和其他動物感染布魯氏菌病的主要傳染源。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
犬發生布魯氏菌病通常與接觸病牛、病羊、病犬有關。病的傳播與交配、吃食染菌食品或接觸流產的胎兒、胎盤及陰道分泌物有密切關系,故多發生于牧羊犬。
(2)臨床特征
妊娠母犬通常在妊娠后期發生無任何前驅癥狀的流產,也可在妊娠早期發生流產和全身淋巴結腫大。
母犬流產后長期自陰道排出分泌物。流產的胎兒大多為死胎,也有活的,但往往數小時或數天內死亡,感染的胎兒可見肺炎、心內膜炎和肝炎。公犬常發生附睪炎、睪九
炎、睪丸萎縮、前列腺炎和陰囊皮炎等。患附睪炎的犬常表現精神不安,舔陰囊皮膚,致使發生嚴重的潰瘍。但犬多數病犬缺乏明顯的臨床癥狀,尤其是青年犬和未妊娠的犬
。因此,單純根據臨床癥狀是難以確診的,必須依靠病原菌分離和血清學檢驗。可采取流產胎兒、血液、尿、陰道分泌物、精液及乳汁等送檢。
【防治措施】
對此病目前尚未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一般采用淘汰病犬的辦法來防止流行和擴散;鑒于犬型布魯氏菌病對人的侵襲力不強,因此防止此病在公共衛生方面不占重要位置。
防治上可參考以下措施:
第一,加強檢疫,應每年采血兩次進行血清凝集試驗檢查。
第二,對流產犬,應將流產胎兒或血清等采樣送檢,進行細菌分離培養或血清凝集試驗,以查明原因。
第三,病犬應與其他犬只隔離以防感染 。
第四,病犬污染的場地環境可應用2%~5%漂白粉溶液、10%石灰乳或熱堿水進行消毒。對流產的胎兒、胎衣、羊水應進行妥善處理。
第五,在做好對犬布魯氏菌病的防治工作同時,還應加強對人的布魯氏菌病的檢疫、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