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名瘋狗病,起源于非洲和南北美洲原始森林的野生動物體內,屬于一種彈狀病毒科的狂犬病毒素。該病毒主要存在于動物的中樞神經組織、唾液腺和唾液中,具有傳染性強、潛伏期長、流行面廣、死亡率高等特點。
狂犬病癥狀人得狂犬病后,其特征和潛伏期變化很大,一般為3至8周,差幅為10天至8個月。2至4天為前驅期,體溫比常溫稍高,有神經過敏現象,然后進入綜合癥狀,表現神經興奮、瞳孔散大、流淚出汗、驚恐焦慮和失眠。患者臨死前的癥狀為吞咽困難、大量流涎并成泡沫狀,最后全身麻痹,衰竭而亡。
控制方法人體狂犬病的預防有四項原則:
一要預防人體接觸狂犬病動物;
二要及時實施接觸后的狂犬病處理;
三要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給予免疫措施;
四是被證實或疑似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后,立即到有關部門采取抗狂犬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