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蜱傳播的一種敗血病。立克次氏體寄生在單核白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內。
【病原】
立克次氏體為多形的革蘭氏陰性微生物,只能在活細胞內繁殖,形狀和大小與細菌相似,但染色特點和細胞內寄生的方式不同于細菌。
【流行病學】
立克次氏體寄生于蜱,通過蜱的吸吮作用而傳播。也可通過被感染家畜的乳汁、胎盤和分娩的排泄物而傳播。
【癥狀】
病狗經1~3周的潛伏期后出現周期性發燒,流粘液性或膿性鼻液,嘔吐,呼吸氣味惡臭。病狗消瘦,腋下和腹股溝皮膚有紅斑膿疹,頰粘膜和皮膚糜爛,四肢水腫,出現胃腸炎。也可能出現驚厥或麻痹癥狀。
【診斷】
剖檢可見消化道潰瘍,心肌內膜下出血,脾腫大,肺水腫,肝、腎呈斑駁狀。血檢單核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中有立克次氏體。 補體結合反應、免疫熒光試驗和組織染色顯微鏡檢查均有診斷意義。
【防治】
可用四環素(10mg/kgbw·日)、金霉素(20~50mg/kgbw·日)、土霉素(20mg/kgbw·日,分2次口服)或磺胺二甲基嘧啶(100mg/kgbw·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