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復仇心理
犬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天真無邪,忠誠可靠,與人友善,但就討厭犬的人來說,犬則是一個依仗主人、行兇作惡的惡棍。這是從人的眼光中看出的犬的兩面性。其實犬的確有其兩面性,與人相似,也具有復仇這一心理。犬往往依據其嗅覺、視覺、聽覺,將曾惡意對待自己的對象牢記在大腦里,在適當的時候實行復仇計劃。犬在復仇時,近乎瘋狂,大有置對方于死地之意。在犬與犬的交往中,也同樣表現出因復仇心理誘發的復仇行動,并且,犬還會利用對方生病、身體虛弱的機會進行復仇,甚至在對方死亡之后還怒咬幾口。臺灣安紀芳先生所養兩條母犬“塔奴”與“迪娜”,曾因順位之爭而結目成仇,后來安先生只好將兩犬分開,三年后,“塔奴”因絲蟲病死亡,安先生帶著“迪娜”去察看,迪娜一路警覺四周變化,快到“塔奴”住所時,“迪娜”突然沖進去,嗅嗅躺倒的“塔奴”,隨后,猛然咬住它的喉管。這大概是三年前遭受嚴重攻擊的記憶,如今面對已無法動彈的對手突然實施報復之故吧!這樣的事例還很多,某些兇猛強悍的狼犬,對待為它治病打針的獸醫總是懷恨在心,伺機報仇。犬的這種心態對撲咬科目的訓練是有幫助的,助訓員首先成為犬的敵人、復仇的對象,這樣可提高訓練效果。同時,我們也應注意,要告誡那些不公正對待犬的人,以防因復仇而發生意外。
七、爭功、邀功心理
兩頭獵犬在一起追捕獵物時,往往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有時,甚至暫時放下獵物,進行內戰,以決高低。兩頭獵犬都想為主人獲取獵物,這是犬爭功心理的外在行為。犬爭功的目的是為了邀功獲得獎賞。當一頭獵犬獲取獵物,將獵物交給主人時,往往抬頭而自信地注視主人,等待主人夸獎或給其食物。這種邀功心理是被人馴化后發展起來的心理活動。人們在訓練犬時,往往以獎賞作為訓練的一大手段,當犬完成某一規定的動作行為時,總是以口令或食物予以獎勵,這種訓練形式強化了犬的邀功心理,有時犬是為了獲得這份獎賞而去完成某項工作,甚至發生爭功行為。犬的這種心理活動提示我們,在日常的訓練和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培養犬的這種爭功心理,在表揚、獎食上要慷慨大方,滿足犬的邀功心理,尤其在犬完成某一動作,表現出色自信地邀功時,更應及時地給予獎勵,強化作業意識,促使犬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建功立業。
八、恐懼心理
犬喜歡吃,喜歡玩,喜歡陪伴主人散步,在進行這些行為表現時,犬心情舒暢,充滿喜悅。相反,犬也有其恐懼、害怕的心情。犬究競害怕什么呢?心理學家與行為學家觀察發現,犬害怕聲音、火、光與死亡。未經訓練的犬對雷鳴及煙火具有明顯的恐懼感。飛機的隆隆聲、槍聲、爆炸聲及其它類似的聲音,都是犬害怕的對象。犬在聽到劇烈的聲響時,首先表現被這突如其來的巨響震驚,接著便逃到它認為安全的地方去,如鉆進屋檐下或房間里,縮著脖子鉆到狹小的地方伏地貼耳,一副膽顫心驚的模樣。只有聲音停止,他們的心情才得以平靜。這種恐懼聲音的行為是一種先天的本能,是犬野生狀態下殘留的心理,但這種本能是可人為改變的。要克服犬的這種恐懼心理,從仔犬時便應進行音響鍛煉,以適應這種刺激。除聲音外,怕光的犬也相當多,這也源于自然現象中的雷聲及閃電,犬將這兩者聯系起來,并不能分清 其因果關系。此外,與光一樣,大多數犬都討厭火,但并不達到恐懼的程度。在德國有一頭四歲的母犬會用腳來踩留有火苗的煙蒂,直到不冒煙為止。以上所述,主要是對于自然現象的本能恐懼,而比這些本能恐懼更為強烈的是生命現象中的死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犬恐懼心理的外在表現,例如,犬怕汽車,怕會動的玩具等等。然而,只要從小進行環境鍛煉,在其社會期多接觸一些事物就能減少、甚至消除這些恐懼心態。這也說明了犬是一種很聰明可調教的動物。根據犬的這種心理及變化過程,社會化期幼犬的環境鍛煉是至關重要的。
九、孤獨心理
犬生性好動,不甘寂寞。犬與主人相處,以主人為友,依存于主人。犬將人作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犬一旦失去了主人的愛撫,或長時間見不到主人,往往會意志消沉,煩躁不安。在運輸犬的途中,若將犬關在一個四周閉合的木箱中,犬會大鬧不已,因為犬已感到了和人類朋友的隔絕。這些都充分說明,犬存在著孤獨心理。這種孤獨抑郁的心理狀態對犬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有時會引起犬的神經質、自殘及異常行為的發生。長期關養的牧羊犬便經常因無聊和孤獨發生在犬舍內無休止轉圈的不良行為。因而,我們在犬的飼養管理、訓練使用的過程中, 應保證有足夠的時間與犬共處,以消除犬的孤獨心理,增進人犬感情。
十、撒謊心理
撒謊并不是人類的專利,犬也會撒謊,并且有時撒謊偽裝的手法還很高明。布坦爵克所著《犬的心理》一書中,曾記載了一個很有名的例子,一頭犬,有在垃圾堆尋找物品的習性,因此而受到主人的懲罰,因此,在往后的日子內,這頭犬如果在垃圾堆,主人突然呼叫它,它絕不會立即走到主人身邊,而是先往反方向的草地跑,然后才回到主人身邊。這是一種常識性的隱瞞自己錯誤的行為,也就是表示它不在垃圾堆、而是在草地的欺騙手法。在這個事例中,我們也可以認為,犬是害怕主人懲罰而逃跑,而強烈的服從心理又迫使犬回到了主人身邊。但不管怎樣,犬存在著撒謊行為,在我們使用犬的過程中應注意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