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寵物狗注射疫苗之后,本應該不得傳染病,但是還會有一些寵物狗患上傳染病,這是為什么呢?
1.抗體不足。注射疫苗后能否預防疾病,取決于疫苗能否刺激狗狗產生抗體,以及抗體的多少(用滴度表示)。一般認為,血清抗體滴度大于每毫升10個國際單位時,才能預防傳染病。約有30%的狗注射疫苗1個月后出現抗體,完成全程注射1個月后,抗體達到最高水平。因此,在完成全部注射前,抗體未產生或滴度比較低時,仍有感染疾病的可能。在這段時間里,狗狗們仍須得到其他密切的預防措施。
據研究,狗狗對疫苗產生抗體滴度的高低可分為四組:
(1)無反應組,約占注射數的5%。狗狗對疫苗無反應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注射疫苗產生抗體的能力是由Ⅱ型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控制的,屬于顯性遺傳。
(2)低反應組。注射疫苗后產生血清抗體的滴度小于每毫升10個國際單位的,約占注射數的10%。這與遺傳、年齡大、肥胖、免疫抑制、免疫耐受等因素有關。
(3)中反應組。注射疫苗后產生血清抗體的滴度為每毫升10~100個國際單位的,約占注射數的65%。4.高反應組。血清抗體滴度大于每毫升100個國際單位的,約占注射數的20%。無反應組和低反應組的狗狗仍有可能在注射疫苗后得傳染病。
2.已經感染病毒。即使注射疫苗前給狗狗做了檢查,各項指標正常,仍有可能因處于發病的潛伏期而檢查不出來。疫苗產生的抗體只對血液中的病毒有效,對已經進入細胞的病毒無效。所以,如果注射疫苗前已經感染了病毒,則注射疫苗無效。
3.保存不當。疫苗不宜冰凍,冰凍可破壞其結構。37℃保存不宜超過1個月,4℃保存不宜超過1年。保存時間過長,免疫效果會降低。家用冰箱冷藏室保存即可。
4.使用不當。疫苗不宜在臀部注射。臀部脂肪組織多,免疫活性細胞少,注射后產生的抗體滴度低,抗體下降速度快。
5.病毒的變異。即使注射疫苗產生了高滴度的抗體,少數狗狗仍有得病的可能。這是因為病毒可以發生變異,而現有的疫苗是針對正常病毒。如果病毒表面抗原發生了突變,注射疫苗的狗狗不幸感染了這種變異病毒,就仍有可能得病。
6.健康狀況不佳--例如寄生蟲未清除干凈、有高燒等,造成免疫失敗。
7.注射時機不對--多半是太早,在移行抗體還很多時注射,一部分抗原就被抵消掉,當然能產生的功能就大打折扣。或未遵照醫師囑咐補強一一超過一年以上仍未追加,當然仍有可能感染,因為疫苗效果只能維持一年。
8.個別犬只本身的免疫系統不健全
9.有其它正在使用某些藥物時
無疑地,免疫是狗狗健康的基本保證,也是每個狗主的基本義務。既不該認為打了疫苗就萬事大吉,更不該因為免疫后還是得了傳染病,就干脆不給狗打疫苗。完成疫苗后應進行全套檢查。如沒有產生抗體,還應重新接種疫苗。為了提高免疫成功的幾率,有些專家認為,補充鋅、IL-2或胸腺素有可能增加抗體滴度,不妨一試.
據大量的研究表明,并不是寵物狗打過疫苗之后就能百分百的免疫病毒,影響免疫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家長在傳產并高發季節還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