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愛寵的家長,平時應多觀察它們的身體情況。除了吃喝拉撒睡各方面情況以外,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健康指標就是它們的皮膚。那么,哪些皮膚狀況預示著貓狗的身體出現問題了呢?
1.毛發干燥無光澤。像可卡、黑貝、貴賓、波斯貓等,最能看出毛的質量,在陽光下是否閃閃發亮。假如毛發無精打采,一般預示著小動物存在皮膚病,或者營養跟不上,可能有寄生蟲或腸胃問題。
2.脫毛。季節性脫毛則屬于正常的換毛。但假如毛發脫落得十分嚴重,或者出現對稱性脫毛,如腹部兩側沒毛,或者是貓咪的雙耳脫毛,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3.皮屑多。正常貓狗身上的毛發不會夾雜著雪花般的皮屑。輕癥可能是皮膚過于干燥,可通過功能性沐浴露來解決。家長可掀開貓狗的毛發,一般皮屑最多的地方就是病灶所在。
4.皮膚瘙癢。這個癥狀雖然很明顯,但也常被當作正常撓癢癢而被忽略。看貓狗常撓癢的部位,是否出現紅斑、瘢痕、脫毛、水皰等異常狀況。假如常撓頭部,則要查看一下耳朵是否太臟,有無黑色或白色的耳垢,有無流膿等。
5.色素沉淀。狗狗的腹側或脫毛處比較容易看出顏色問題。一般還會伴隨深色部位的皮膚增厚,有鱗屑、痂皮甚至油脂性分泌物,除了寄生蟲問題,往往還預示著內分泌方面的問題。
6.被毛變濕。變濕的原因要么是皮膚病變產生較多分泌物,把毛發給沾濕,多出現在背部;要么就是狗狗自己不停地舔舐患處,多出現在腳趾和尾巴處。
其實,皮膚狀況相當于一個風向標,能看出貓狗平時的生活狀況如何。飲食不均、環境不凈、生活習慣不佳、免疫力下降,都會反映到皮膚上。與它們朝夕相處的家長們,要有一雙雪亮的眼睛善于觀察哦!
此外,臨床也有統計發現,一些品種的犬易患某些皮膚病。德國牧羊犬、臘腸犬、北京犬、沙皮犬、麥町犬等易患蠕形螨;愛爾蘭獵狼犬、激飛獵犬易患脂溢性皮炎;大麥町易患疥螨病;臘腸犬、獅子犬、巴哥犬等易患黑色素表皮增厚癥。有飼養這類狗狗的家長們平時就要多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