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瘟后一般需要半年之后才可以養貓,而且需要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不要使用之前的貓設備。
貓瘟又稱貓泛白細胞減少癥、貓傳染性腸炎,是貓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臨床表現多以突然發高熱、頑固性嘔吐、腹瀉、脫水、循環障礙及白細胞急劇減少為主要特征(不是所有的白細胞減少的情況都是貓瘟,其它的病癥也會引起白細胞減少,例如貓白血病,貓肝炎等)。疫苗接種不全或未接種的貓容易得貓瘟,尤以3-5月齡的幼貓最多。母貓如果在懷孕期感染,會造成死胎、流產和初生小貓出現神經癥狀,傳染途徑是接觸帶病毒的尿糞或經吸血昆蟲及蚤類。病原為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的一種病毒。病毒進入機體后,在腎臟可存活1年以上。細小病毒可以在環境中存活較長時間,但可以被福爾馬林、次氯酸鈉(家用消毒液)或戌二醛滅活。
本病毒除感染家貓外,還能感染其他貓科動物(如虎、豹)和鼬科動物(貂)及熊科的浣熊。各年齡的貓均可感染。多數情況下,1歲以下的貓易感,感染率可達70%,死亡率為50%~60%,5月齡以下的幼貓死亡率最高可達80%~90%,隨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降低,群養的貓可全群爆發或全窩發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多發。
發病貓可從糞、尿、嘔吐物及各種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而且病毒可以在環境中存活較長時間。
康復貓長期排毒可達1年以上。
感染期的貓也可通過跳蚤、虱、蠅等吸血昆蟲傳播。
飼養貓咪的時候,需要注意安全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