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花鼠,學名Eutamiassibiricus,松鼠科花鼠屬、東美花鼠屬和花松鼠屬計20多種動物的通稱,因體背有數條明暗相間的平行縱紋而得名。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原產地:
亞洲東北部,北海道
性格:
棲息于林區及林緣灌叢和多低山丘陵的農區,多在樹木和灌叢的根際挖洞,或利用梯田埂和天然石縫間穴居。多白天活動,晨昏最活躍,常在地面及倒木上奔跑,亦善爬樹,行動敏捷,不時發出刺耳的叫聲。以各種堅果、種子、漿果、花、嫩葉為食,亦吃少量成、幼昆蟲。有貯存食物習性。冬眠。早春開始繁殖,孕期約1個月,每年生育1~2窩,每胎產4~6仔,最多10仔。
標準:
身長11-15cm;尾長12cm左右花鼠有頰囊,耳殼顯著、無簇毛。尾毛蓬松,尾端毛較長。前足掌裸,具掌墊2,指墊3;后足掌被毛,無掌墊,具指墊4。雌鼠乳頭4對,胸部2對,鼠鼷部2對。頭部至背部毛呈黑黃褐色。具5條黑褐色和灰白、黃白色相間的條紋(所以也稱“五道眉”)。正中一條為黑色,自頭頂部后延伸至尾基部。外兩條為黑褐色,最外兩條為白色,均起于肩部,終于臀部。尾毛上部為黑褐色,下部為橙黃色,耳殼為黑褐色,邊為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