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狗或貓絕育的誤解和事實:
誤解---閹割公狗或公貓沒有實際效益。只要把公狗留在庭院,把公貓鎖在家里就沒事了!
事實---不會沒事的。你的庭院籬笆可能很堅固,你可能可以將公貓留在家里,但是當這些未經閹割的公貓或狗因發情而不安地到處走動時,它們會變成脫逃藝術家:貓會溜出門窗,狗則會爬墻。
當公狗在外到處搜尋發情的母狗時,它們是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被車撞到或是被別的狗攻擊。而如果你允許未閹割的公貓在外,它通常會與其他公貓發生激烈的爭斗,且可能造成嚴重受傷,甚至需要獸醫的治療。
誤解---閹割過或是卵巢切除的狗或貓會變肥胖。
事實---的確許多閹割過的狗狗會因為賀爾蒙的改變以及生活比較平靜而有肥胖傾向,但是這是可以預防的。隨時注意你的狗狗的身體狀況并據此調整它的飲食,大多數情況下如你能清掉它桌上的殘羹剩飯不讓它進食過量,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有必要,減少給狗狗食物的份量,以降低不超過平日份量的1/4為準。除了飲食管理,鼓勵你的狗狗運動。定期的與你的狗狗走路散步、游戲以及有固定的時間與你的愛貓愛犬游玩,都可以幫助避免肥胖癥。
誤解---母狗或母貓在卵巢切除前應該至少先生一次小狗或小貓的。
事實---如果你在母狗或母貓第一次發情期前就把它的卵巢切除,這是幫它預防乳房發生腫瘤。然而,如果你讓手術的時間往後延,就沒有這種好處了。早期將卵巢切除能幫助避免數項生殖系統疾病的產生。
以母貓而言,大部分乳房腫瘤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將卵巢切除便成為可以讓子宮不受感染,同時也是救命的重要方式。
誤解---如果讓母貓或母狗至少生育一次,它將會更溫馴、更快樂且心滿意足。
事實---各種行為研究中都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持這個說法。部分動物行為研究專家表示這種信念可謂是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飼主希望生育能夠造成狗狗行為有所改變,這個期望與假設也導致飼主認為其狗狗行為真的在生育後已經改善。
細心照顧、適當的營養以及許多的愛心才是讓狗狗,無論雌,雄都能快樂滿足的要素。